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EMBA 論文撰寫攻略1.0版


(探頭探腦的松鼠,也想一窺論文的奧祕)

        2012年6月25日下午4:00我終於完成論文口試,對我來說壓力已經解脫,剩餘只剩下修訂與上傳的程序,但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可能正面臨以下幾個處境,近期就要口試、已經寫一半了、還不知道該怎麼動筆、指導教授都還沒有著落?我回想我開始認真動筆其實是一個月以前,比起很多人一邊要工作一邊要寫論文,我很慶幸在此時剛好有獨處的時間,讓我每日花10小時完成論文紙本作業,我想一篇論文200小時的努力應該是最低標準吧,當然這中間我也跌倒了數次(論文章節、論文格式),而在那之前也上過政大論文寫作課程以及聽過學姊的分享,但是我只能說開始寫才知道卡住你的都是一些學長姐沒說過的事,這篇EMBA論文攻略目的在幫助大家減少跌倒的次數,順利完成EMBA的總結局「論文」最終章。

步驟一   如何選定指導教授與題目


        每一個人選定指導教授的目的都不同,在校園裡的潛規則經由訪問學長姐可以篩選出「最速配」的指導教授,然而論文題目的選擇有時候會跟你生命中的命運安排有關,你會開始出現要做現在的公司或未來有興趣的相關題目?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做現在手頭已經擁有的資料,的確那是最快的方法,你所需要的是用不同的思考邏輯去重新想問題與答案,這個過程的陷阱是你以為在實務進展會有所突破,但是我認為要看造化,因為論文不一定能解決實務問題,實務的問題本身的變因很多,但是一個認真的學生即使知道困難重重仍會往前邁進,所以聽聽你心裡的聲音再做決定吧;而我也曾經陷入這樣的掙扎,最後我剛好遇到產業內正在發展的新事業,此時正是App遊戲產業啟蒙不到2年的時間,論技術、論資金的門檻都比以往低,正是創業家的好機會,卻也是一個紅海市場,此時全球Apple已有60萬個Apps,所以初期我與指導教授聊到我想做Apps創業家的相關題目,我的指導教授是蕭老師他認為蠻有趣的,建議我先從觀察創業家的人脈著手,看看有哪些脈絡可尋,而我就這樣開始了論文前6個月的資料收集工作。

         我知道你仍然想知道到底要先選教授,還是先選題目?我認為你應該準備一至三個題目與有興趣的教授聊一聊,最重要的是回答自己寫這一篇論文的目的為何?何者對你而言最有趣?而你有多少時間可以用於寫論文?另外你的文獻探討哪些教授最熟悉?你的研究方法是量化還是質性研究?這都與教授的專長有關,不過學長們都沒說的秘密是你認為你的教授有多少時間看完你寫的論文?老實說教授比你想的更忙碌,教授是你的朋友卻不是閱卷老師,對於學生而言找教授也必須把教授的習慣弄清楚再做抉擇,某些教授是1對1個別討論,有些教授每月固定討論,我覺得選教授跟交朋友一樣,用心交往就對了!


步驟二   萬事起頭難,從哪裡開始寫?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上EMBA後我發現身邊的人開始更換為Mac電腦,不知道是何緣故,我猜是想要改變吧?而我也在考上的那一個月改用Macbook Air,最後也不知死活的拿來寫論文,或許這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吧,到後來我竟然遇到不會做圖目錄與表目錄的基礎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即使是用PC電腦也有許多人搞不懂,所以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還遇到寫完五萬字才發現我的論文格式是不對的,你還會遇到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APA格式」與文獻引用規則,甚至字體大小與行距、endnote操作等問題,論文的章節安排每個指導教授習慣也可能不同,所以要先問清楚外也要弄清楚每個章節的意義為何,最好跟指導教授問一至兩位他指導過後覺得論文格式寫得不錯的學生,再借論文進行參考,記住要找好的,找到差的自己看到最後邏輯都被搞亂了,這是我曾經重重跌倒的地方,希望後面的人少花這些時間。

        大部份論文會有六個章節,我聽說每個人寫的方法都不一樣,真正該怎麼寫我也不清楚,不過確認「研究問題」應該是最重要的,最好只要找一個問題即可,但可以從許多的子題回答這個主要的問題,而這也正是最需要指導教授的地方,因為口試一定必問你的研究結論有沒有回答研究問題,所以必須是值得被研究的問題才有機會形成結論,順便提一下,教授通常都問你非常簡單的「核心問題」,而那才是最花時間思考的地方。

       而在開始寫論文時還有幾個功夫要先做,他們是基本功夫卻未必會出現在論文裡,也就是白做工的地方,而我所說的是「文獻探討」與「採訪逐字稿」,而我的準備是這樣開始的,我很感謝教授介紹我看1973年The Strength of Weak tie的論文原稿,我的做法是把論文的原稿翻譯後分段做註解,然後我去看一些書籍或論文有引用到這篇原稿的文章,然後瞭解每個不同時期的人對這篇論文的看法,並將他們做成書摘,在這些相關的文章中您甚至會看到同時期的其他研究者的看法,舉例來說我的論文是探討「weak tie」與「diffusion」,我在「創新的擴散(1964-2004)」這本書看到Rogers用同質性與異質性來探討弱連結與強連結,另外我在「引爆趨勢(2000出版)」這本書也看到引爆趨勢的關鍵少數,而另一本「超級關係(2010出版)」看到弱連結在網路時代的發展,坦白說我看的書並不多,所以只能精讀,我的同學們的做法是看別人的文章找到原稿自己再讀一次後,再用自己的語調寫一遍,讀原稿的好處是翻譯成中文也不會有抄襲的疑慮,另一個好處是瞭解原意,但坦白說英文好一點的才能比較省力。

        同學中也有人請書僮代為查資料或共同研究,而學校圖書館於學校網路上利用關鍵字可以免費下載英文文獻,總之文獻這個章節雖然只佔一篇論文20至30頁的內容,但是寫起來真的很難,最後要簡短講出端倪也要靠對文獻的理解才能有洞見,所以試著把書摘重新排列與歸納就可以寫成文獻,再試著把文獻簡單條列5-8條重點,回答前人還有哪些不足,就可以寫出第一章的緒論與第二章的文獻回顧,文獻的回顧最終整理在證明「為什麼你還要繼續做這個研究?」,而這才是難的開始,因為文獻的回顧也是為第三章研究方法鋪路,找出你要怎麼研究才能回答問題,大部份EMBA在第三章是最弱的,因為我們很少自己做過量化問卷設計,或在進行質性的研究訓練也是明顯不足,所以第三章對EMBA學生而言是一個過程而已,但對於碩士生來說就必須扎實一點,我後來才發現要使用質性研究必須有不斷精進的耐性,如此才能把後來的故事好好交代清楚,也就是說質性研究不是第三章要交待清楚,也包含第四章與第五章的研究發現,關於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該怎麼進行我想也是學生非常需要指導教授的原因,同時也是學校的論文教學無法被滿足的地方,也可以說只有做了才能做中學,太早講學生也無法吸收,所以才會這麼不扎實,一個習慣有部屬才能成事的EMBA學生,寫起來真的格外吃力,不過收集資料的方法,EMBA學生畢竟人脈廣,消息也較為可靠,所以研究者只要清楚交代自己使用哪些獨到的收集術,必可以將第三章整理完畢。

         我的第四章是個案背景,第五章是研究發現,而論文的精髓在研究發現,但我卻發現自己寫得不順暢,在那之前我做了一些採訪的逐字稿,我發現用於整理個案背景有幫助,同時在研究發現時也可以幫助自己看到「蛛絲馬跡」,然而我仍然在此章節遇到阻礙,寫到此我才發現第五章需要時間讓自己想清楚,因為可能一周以前的研究發現跟此刻已有不同,而我在最後整理口試ppt與自己嘗試用錄音筆錄下自己的口試練習時,也有另一次的研究發現,到底該怎麼醖釀研究發現?老實說我過去沒有寫長篇萬言字的訓練,論文是我這輩子寫最多字的著作,我開始的做法是趕緊寫就對了,但是寫到第五章開始遇到研究的瓶頸,字寫太多就開始發散,仿佛進入迷霧森林,看不清楚路在哪裡,但是利用ppt或錄音筆時卻是要講出最重要的內容,此時反而可以看到一點點路的痕跡,如果可以重新開始,或許學長姐可以試著考慮用ppt來重新整理脈絡,可能有助於把自己從一堆文字中挖出來,寫到這裡我其實才感受到能力的有限,自己當初要二週寫完論文是多麼不自量力,套句蕭老師給我的安慰「寫作會讓人發現自己的渺小」,但是所謂的渺小就是要找出不易發現的事實,如果寫得好可以呈現恍然大悟的感覺,寫到這裡也回想到蕭老師所說的質性研究是以借鏡的方式讓讀者看到前所未見,但質性研究不在於複製個案,這或許也是我們來EMBA上課後的寶物,因為成功最難是複製機會(MIB 3電影裡的台詞);寫論文也是知易行難,最難求得的是頓悟靈感,來EMBA上課最終的那個寶物,其實也是藉由寫論文的過程,重新再讓自己見所未見,反璞歸真,所以來商學院唸書不會變得比較會賺錢或升官,而是重新認識自己與活出自己。


步驟三   怎麼收尾準備口試



        寫到這裡,已經開始出現開心的感覺,因為只剩下第六章討論與第七章結論,然而此時卻是一點靈感也沒有,蕭老師的第六章包含理論貢獻、實務貢獻與研究限制,這些前前後後相扣的論文步驟,老師說要有六個月的煎熬期我猜這幾章就是一個大門檻,直到論文口試那一天我仍然無法駕馭這些章節,所幸在口試那天外校的李慶芳老師、校內的蕭瑞麟老師、簡睿哲教授都給予我許多的指點,李慶芳老師還親自看完我的論文寫下心智圖,我只能說自己真是何等幸運呀。寫到最終回,我的想法是這些寫作功力不可能立即精進,能做到哪裡只要一直拼命做,雖不完美也終能進步。
        準備口試的過程,每個學期的1月初、6月初是一個結算點,下學期口試就要在6月中旬提單,甚至還有一些行政流程包含(必修必須完成、要親自送交口試申請單)等,這些複雜的手續步驟EMBA辦公室應該要能統一整理會更好,因為行政流程的確是一項惱人的事,若有一群人一起口試,許多的程序辦起來就輕鬆多了,另外EMBA之文科資創班級,目前為止科管所主動認養,所以我就直接委請科管所助教協助跑流程的事,筱涵的服務很好,減輕我許多的負擔,科管所的其他服務人員包含助教等,是我二年以來遇過最好的服務團隊,我希望我的讚美不是換來他們更龐大的工作量,而是能夠表揚好人好事,讓大家一起向上提升。
最後,分享我的口試老師問我幾個問題「這篇論文,你可以歸納三個發現?」、「找出三個方法如何讓弱勢變強勢?」、「寫完這篇論文你的感想?」、「以及用於實務上,你會怎麼做?」。
        在關上門要進行口試前,身經百戰的EMBA學生還是會緊張的,但你知道這一仗並不難,只是自己要做到哪個地步而已,而對EMBA學生來說口試卻是最拿手的,所以放輕鬆就好,但是話雖這麼說,人還是到最後一分鐘都處於緊張的狀態,這就是原來的我,很慎重、很頑固的準備我的EMBA論文。
最後我想分享重覆錄音是一個好方法,幫助自己在30分鐘內重新整理思緒、辨識重點、化繁為簡即可。
       口試過後還要準備祇本的調整,並且於8月底完成上傳的程序,此時困擾我的論文格式又再次得出現,包含錯字、圖表目錄製作、引用格式檢查等,所以惱人的格式仍然是
EMBA學生論文的終極殺手!

Marisa 2012.7.14筆
                                     
-------------------------------------------------------------------------------
其他參考攻略
李慶芳老師之寫作露三點
口試申請單請到i政大之「校務系統web版」
論文口試後的準備項目
研究生2.0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